信用卡是什麼?好處與優缺點?8個完整信用卡入門教學
信用卡是什麼?漢克的許多省錢探索中,常常會提到善用信用卡回饋,但常常聽說信用卡會把我們變卡奴?!本篇將帶領探索者們,完整探索信用卡是什麼、信用卡申請資格、必知的重要名詞、4大好處優點與4大缺點,並分析信用卡不適合誰、如何挑選適合的信用卡,最後分享信用卡使用教學。
信用卡是什麼
信用卡是一個運用銀行對我們的信任,讓我們可以先購買、後繳款的付款工具。透過向銀行申請信用卡,讓我們可以直接或間接使用信用卡來完成與店家的交易,交易當下並不需要付出現金,而是銀行先幫我們付款,並在之後由銀行統一向我們收取款項。
漢克在這邊要提醒探索者,使用信用卡不代表不用付錢,而是延遲付錢的時間,別因為消費當下不需掏出錢,而過度消費,花費超出自己能力負擔的金額。
信用卡申請資格
向銀行申請信用卡時,要符合哪些資格,才能順利拿到卡片呢?
根據申請的信用卡類型,也有不同的申請資格要求:
信用卡正卡
正卡指的是自己申請屬於自己的信用卡。
申請信用卡正卡的資格,需年滿20歲,並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還款能力。
根據申請的信用卡類型、發卡銀行,會對我們的還款能力有不同的標準,有的只要有一定的存款就願意發卡,但大多都希望我們有至少6個月穩定收入的工作。
因此申請信用卡時,除了基本資料外,也須附上相關的財力證明,證明我們有能力「按時」還款。
之所以需要評估還款能力,原因很簡單,因為信用卡消費是由銀行先幫我們代墊款項,之後才透過帳單向我們收取款項,銀行也會擔心我們付不出這筆帳單,導致銀行虧損。
延伸探索:第一次辦信用卡,該怎麼做?
但如果,我們還沒有還款能力,該怎麼辦?
此時探索者可以考慮辦附卡。
信用卡附卡
附卡指的是依附在正卡下,相同信用卡名稱的信用卡,需由正卡持有人協助申請,大多是父母幫小孩申請。
申請信用卡附卡的資格,相對簡單,只需要年滿15歲,且親屬有正卡,就可以申請那張正卡的附卡。
由於信用卡附卡的所有權益都是歸屬在正卡下,且是由正卡持卡人繳卡費,就像是兩個人共用一張卡片一般,對銀行來說風險幾乎沒有增加,因此附卡通常比正卡容易拿到。
信用卡重要名詞
第一次拿到信用卡時,大概會對信用卡的各種名詞感到陌生,但有些名詞非常重要,攸關我們的信用卡權益,因此漢克在這邊幫探索者整理常見的信用卡名詞,以及他們的相互關係。
- 信用額度:指消費後還沒繳錢給銀行的最高額度,由銀行根據我們的還款能力,給予該張信用卡的固定額度,可在個人網路銀行、信用卡帳單上找到。未繳錢金額超過信用額度時,部分銀行會不再讓我們刷卡,或是會收取「超限費」,只有當我們繳錢給銀行後,才能繼續使用信用卡。當我們還款能力提升,且有更高的刷卡金額需求時,也可以向銀行申請調高信用額度。
- 可用餘額:指的是信用額度-未繳錢的金額,也就是我們還可以刷卡消費的金額,可在個人網路銀行找到。
- 消費日:指用信用卡刷卡消費的日期。
- 入帳日:指消費金額紀錄到帳單上的日期,也是銀行幫我們付款給商家的日期。根據商家、銀行等不同,與消費日約間隔1~5天,若結帳日在消費日及入帳日之間,該筆消費會記在下一期的帳單。
- 結帳日:指的是把結帳日前一個月到結帳日之間的入帳金額,加總計算,產生一期帳單的日期。每月會固定一天,可在個人網路銀行、信用卡帳單上找到。
- 繳款截止日:指的是繳交當期帳單的最後期限,通常與結帳日間隔約15天,只要在結帳日到繳款截止日這段期間正常全額繳款,就不會產生額外費用,但只要超過繳款截止日,就會啟動循環利率,導致額外的支出。如果探索者有申請信用卡費自動扣繳,也會在繳款截止日這天進行扣款。
- 應付款項:指當期帳單應該繳的所有錢,在指定時間內繳清所有應付款項,這筆帳單就不會再產生額外的費用。
- 最低繳款金額:指當期帳單至少要繳多少錢,但只繳這些費用並不夠,未繳清的費用仍然會有利息產生,漢克建議還是要按時「全額繳清應付款項」。金額計算方式可參考金管會公告。
- 海外刷卡:指使用信用卡在非本國平台刷卡,會產生海外刷卡手續費,雖然不需實際擁有外幣才能刷卡,但會根據一定的匯率計算台幣的帳單金額。
- 持卡人:擁有那張信用卡的人。
- 盜刷:指信用卡資料被有心人士竊取,並使用信用卡資料進行刷卡交易。若發現有不是自己的刷卡交易,大多都是被盜刷了!請立刻撥打銀行信用卡客服協助。(除非你有使用信用卡按時繳納相關訂閱費用)
- 預借現金:指將信用卡插入銀行ATM進行「提款」,可直接取得現金,但會被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並會併入信用卡帳單內。
- 發卡組織:指發行信用卡的組織,常見的如:JCB、mastercard、VISA等,不同發卡組織會有各自的優勢。
- 發卡銀行:指我們申辦、給我們卡片、繳款的銀行,信用卡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是找發卡銀行客服。
信用卡4大好處與優點
節省開銷:刷卡常有回饋
信用卡最明顯的優點,就是可以獲得刷卡回饋,藉此節省開銷。
許多信用卡都有基本回饋,大多都是0.5%~1.5%,例如合庫醫院卡就有無腦1%無上限,再根據不同家銀行推出的不同信用卡,會有針對消費類別的加成回饋,例如玉山Ubear就有網購3.8%超商5%等。
以漢克來說,每個月就算沒有重大消費,也可以有約250左右的回饋。審視自己平常的消費習慣,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回饋方式,就能節省不少開銷。
漢克喜歡稱它做「節省開銷」而非「賺錢」的原因是,消費了才有回饋,只能說是打折而非「創造財富」,當然也有人是透過信用卡賺錢,這邊暫不討論。
【漢克補充】
部分信用卡是以點數(如:line point、街口幣、樂天點數等)來進行回饋,這些回饋的%數不能直接當成新台幣來換算,因為這些點數需透過下次消費來折抵,下次消費時抵扣的金額不再享有這些回饋的%數,因此實際%數會比看到的數字來的小。
舉例來說,消費1,000獲得6%街口幣60,下次消費時這60街口幣就不再有6%回饋,也就少了3.6塊的回饋!換算下來6%回饋最多只有5.6%的回饋。
延伸探索:善用信用卡的7個省錢方法
延伸探索:簽帳卡刷卡推薦回饋總整理
維持現金流:繳款前錢都在手上
信用卡常常被遺忘的優點,就是可以維持我們的現金流。
就像上一點提到的,信用卡的消費金額是等每月結帳日後再繳費,繳費也有15天左右的期間。假定每月31日是結帳日,每月15日是前一個月的繳費期限,則5月1日的消費金額,可以等到6月15日再交!
因此從消費到繳費這段期間,消費的金額仍然是在我們的手上,可以自由運用,也就是仍然是我們的「現金流」,可以拿來做投資,創造更多財富。
舉個最笨的例子:假設5/1消費10,000元,若直接付現,則這10,000就不是你的了,到了6/15你的淨支出就是10,000,但若刷信用卡,我們可以在5/1到6/15這段期間,把10,000放進數位活存1%的帳戶中,經過一個月至少有8塊的利息,等到6/15再繳交信用卡費,則6/15時你的淨支出就只剩9,992!當然這是最笨的方法,如果尋找投報率更高的當然效益就會更高!
延伸探索:高利活存數位帳戶比較!
抵抗通膨:用未來的錢買現在的東西
接續前一點信用卡延遲付款的優點,也關乎通膨,以目前通膨率為正(錢越來越小)的條件,現在的10,000可以買更多東西,也就是未來的10,000<現在的10,000。
使用信用卡相當於用未來的10,000買現在10,000的商品,買到以後探索者不僅可以先享受到這個商品,同時等一個月後也許這個商品已經漲到10,008,但你卻只要付10,000!(當然也要看買的商品究竟是新品還是生活雜貨,若是新品通常都會下跌,但這關乎到早買早享受的問題,與通膨較無關聯。)
累積信用:等要辦房貸就知道了
信用卡就長遠來說的優點,是可以累積信用。
累積信用可以槓麻?就好比大漢是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突然跟你談合作,與小克是已經長期跟你合作的很好的人,要跟妳擴大合作,哪個會讓探索者想合作?
信用也是同樣的概念,當我們使用信用卡,並且按照規則按時全額繳納時,就在跟銀行有「好的合作」,等之後要談房貸等較大金額的合作時,在基本條件合格的情況下,銀行也可以較放心的的給你較高比例的貸款額度。(當然房貸比例也與銀行鑑價、收入等有關。)
只要謹慎使用,信用卡是一個幾乎不需花費代價就能累積個人信用的方法,當然如果這輩子不跟銀行打交道,當然也是不一定要累積信用。
信用卡4大缺點
退貨可能讓你卡現金流:退款慢且退在信用卡內
前面提到信用卡可以讓你保留現金流,但當探索者退貨時,就反過來變成信用卡的缺點,變成現金流被卡住了!因為完整退刷退費的流程常須花費10~30天。
若我們付現後退貨,則現金會直接入袋,但若使用信用卡,則退費要等信用卡流程跑完後才會看到退費金額入帳,而且錢並不會直接退回到帳戶,而是退到信用卡帳單內,變成「溢繳金」。
「溢繳金」雖可折抵之後的信用卡刷卡費用,但這筆錢卻因此無法成為現金流,倘若想要將「溢繳金」提領至帳戶,還必須申辦同家銀行的帳戶,才能免手續費,否則提領至其他銀行帳戶,大多要幾10元的手續費。
如果整個消費跟退費的流程在同一個繳費區間完成,倒不會有卡現金流的問題,因為從頭到尾你「現在的現金流」並沒有短少,未來的帳單也沒有增減。
但如果很不幸(通常就會這麼不幸)的跨到兩個繳費區間,也就是消費金額已經先變成這一期帳單需要繳費,但退費卻要等到下一期的帳單才能退還,那在這段期間的退費金額就是你「不可動用的錢」,也就暫時不能用這筆錢創造更多財富囉!
盜刷風險:幾串數字就代表你的錢包
信用卡的第二點,就是較容易有盜刷風險。
因只要知道信用卡的卡號、到期日及安全碼就能夠到處刷卡,若將信用卡使用在不安全的地方,就容易被竊取相關資料,進而被盜刷。
雖然現在的風險真的非常小,大額消費也會有簡訊通知,甚至若發現被盜刷也能即時停卡,但還是有盜刷等風險,應避免到不明的頁面輸入信用卡資料,也要保護好電腦、手機等資訊安全。
沒有付錢的實際感,容易讓你過度消費
第三個信用卡的缺點,就是沒有付錢的實際感。
付現時當我們掏出錢包,拿出鈔票或零錢時,往往會感覺到什麼東西被拿走了,當錢包迅速沒錢時,也會讓我們比較警覺,但使用信用卡則完全沒有消費的感覺,因為店員只是借了你的信用卡,刷完還會還你(有不還你的嗎xD),把「消費行為」變得沒那麼剝奪感,甚至還會覺得這次又賺了多少回饋,都是陰謀啊(?)
而且信用卡的信用額度,通常會比我們的月收入還高,讓我們有超出自己能力的可能性,若不謹慎也有可能導致過度消費。
所以要謹慎使用信用卡,信用卡讓你有機會過度消費,但如果平常就謹慎消費,相信你可以好好善用信用卡為自己把握上面所說的好處。
循環利率
信用卡的第四個缺點,就是有循環利率。
這部分漢克只知道利率非常之高,詳細的計算方式沒研究過,但只要自己掌握好還款能力,按時「全額還款」,應該是連啟動循環的機會都沒有。
信用卡不適合誰
介紹完信用卡是什麼,以及分析信用卡的優缺點後,探索者可能會好奇,那信用卡究竟適不適合我呢?
想要享有信用卡的優點,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還款能力,並且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有原則、紀律,才能讓信用卡成為自己的好幫手。
漢克覺得信用卡不適合兩種人,如果探索者是這兩種人,建議先調整自己的習慣及能力後,再擁有信用卡:
收入不穩
如果探索者的收入不穩定,一方面銀行通常不會給予信用卡,申請信用卡也是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就算擁有信用卡,由於收入不穩,可能導致無法按時還款,進而導致啟動循環利率,付出額外的金錢,得不償失。
衝動消費
如果看到一個喜歡的東西,就想立刻買下來,那麼信用卡不適合你。
就像前面提到的,信用卡的可刷卡額度,通常會比我們的收入高,如果擁有多張信用卡,加總可消費金額更為可觀,若容易衝動消費,將可能導致我們刷卡消費的金額超出自己的還款能力,進而成為卡奴。
延伸探索:如何真正省錢的三大心法點這
對漢克來說,無論有沒有使用信用卡,每月的消費金額都應該差不多,這樣才能真的透過信用卡回饋來省錢,並享受信用卡的優點,如果探索者使用信用卡後,發現消費金額變高了,就該仔細評估自己是否真的透過信用卡賺到錢了。
如何挑選信用卡
介紹完信用卡是什麼、優缺點分析、以及信用卡適合誰後,最後來探索如何挑選適合的信用卡。
市面上有許多信用卡推薦的網站,如果直接申請「推薦的信用卡」,真的就適合自己嗎?
漢克覺得,還是要回歸自己的消費型態,並根據自己的消費型態,去申辦適合自己的信用卡。
那麼該如何了解自己的消費型態?
建議探索者先記帳三個月(此時也可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財力證明,讓數字漂亮一點,更容易核卡),並瞭解自己平常的消費類型,以及各類型的消費金額,再去對應不同信用卡回饋,挑選出自己可以拿最大回饋的信用卡。
懶人如漢克,通常也不會追求所謂「最高回饋%數」,而是會挑選綜合型的信用卡,例如:行動支付通路、一般消費、網購各一張,並且不會去申辦排除來排除去、限定通路的信用卡,因為要去記那些回饋,也很燒腦啊!
延伸探索:如何記帳?記帳的三大步驟是什麼?
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是否能負擔信用卡的年費,通常建議先從免年費、簡單方法免年費的方式挑選起,否則還沒賺到回饋,就要開始繳年費,得不償失啊!
信用卡使用教學
那麼,如果想要擁有第一張信用卡,使用步驟是什麼呢?
- 線上使用漢克連結申辦
- 等待審核
- 掛號信收取信用卡
- 使用卡片資訊線上進行開卡
- 直接拿卡出來刷、輸入卡片相關資料、綁定行動支付等
延伸探索:脫離無卡族的辦卡10步驟
信用卡 總結
幫探索者總結信用卡簡介重點:
- 信用卡是個運用銀行對我們的信任,讓我們可以先購買、後繳款的付款工具。
- 信用卡申請資格:正卡20歲有還款能力,附卡15歲有親屬正卡。
- 信用卡重要名詞:信用額度、可用餘額、入帳日、結帳日、繳款截止日。
- 信用卡優點:刷卡回饋、保留現金流、抗通膨、累積信用。
- 信用卡缺點:退貨卡現金流、盜刷風險、容易過度消費、循環利息。
- 信用卡不適合誰:收入不穩、過度消費的人。
- 信用卡如何挑選:記帳,並根據消費類型及金額挑選賺最大回饋的卡,最後注意年費。
相關探索
如果你想一起探索投資理財,歡迎點下方按鈕,匿名加入LINE社群一起聊!
本篇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任何投資都有風險,閱讀本文前務必了解並同意探索須知,如因相關內容招致損失,概與本站、編者、作者無關。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