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帳戶是什麼?有哪些例子?4大應用及2種破解方式全攻略

為什麼同樣都是錢,中獎的錢卻更容易被花掉呢?這就是心理帳戶在作祟!本篇就要來好好探索心理帳戶是什麼,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帳戶的例子,以及4種常見應用,最後漢克將分享2種破解心理帳戶不良影響的方法

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psychic accounting)的定義,是我們會不自覺地把金錢依照來源及用途歸類,並根據類別決定看待這筆錢的態度

舉例來說,若我們靠雲端發票中了2,000元,很有可能會爽快地把它拿來吃大餐慶祝花掉,但平常卻會糾結麥當勞薯條要不要多花幾十元加大。

雖然兩者同樣都是錢,中獎的錢甚至還比薯條加大的錢多很多,但因為一個是意外之財、一個是生活開銷,就影響了我們花錢的態度。

之所以會有心理帳戶的產生,最初是大腦為了幫助我們減少決策過程

想像一下若我們要花掉手上的200元時,大腦需要去比較究竟該去買餅乾、買一本書、買一件衣服、買禮物送朋友、還是去遊樂園玩哪個比較好,那會是多們累人的一件事。

透過心理帳戶,若這200元是生活開銷,我們就可以更快地決定他該花到哪裡去。

不過,心理帳戶也讓我們無論在消費、理財或投資時,容易落入陷阱而不自知

心理帳戶的例子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例子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例子

心理帳戶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中樂透頭獎的人,不久後更容易破產,因為我們常常會把中獎的錢當作意外財富並隨意揮霍,等到揮霍完時,才發現不小心連著自己原本的存款也花掉了。

又或是,我們平常省吃儉用,為了信用卡幾%的回饋斤斤計較,少個幾塊錢還打電話去銀行詢問,但當要花錢買禮物送朋友時卻毫不手軟,幾百幾千塊直接花下去。

但其實本質上,刷卡回饋跟買禮物兩者都是錢,只差在一個是生活開銷帳戶,一個是人情帳戶。

心理帳戶的應用與破解

心理帳戶的應用非常廣泛,許多生活中的決策都容易受到心理帳戶的影響。

因此,漢克在此整理四種常見的應用以及相關破解方式,讓探索者能更進一步了解心理帳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應用簡介破解
商人的銷售透過改變消費名目,讓我們更願意花錢看清陷阱
理財透過分帳戶理財,輕鬆掌握花錢類別
利息的魔力利息的獲得容易讓我們忘卻本金的損失把利息跟本金一起計算
投資決策偏誤容易因為獲利而忽略交易手續費,或提早獲利了結盈虧及成本一起計算
心理帳戶的應用與破解

至於詳細的應用及破解方式,繼續探索下去…。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應用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應用

商人的銷售

心理帳戶最常被用於商人的銷售中,商人常透過改變我們對消費類別的認知,讓我們更願意掏錢出來。

了解商人如何操弄心理帳戶,就能讓我們盡可能的避開這些花錢陷阱

舉例來說,商人常常會把巧克力標榜是「情人節巧克力」,可以拿來拿來送給親密的另一半,這就是把我們的花費從「生活開銷」帳戶,轉移到了「人情」帳戶,進而增加我們掏錢的意願及預算。

還有一種心理帳戶的銷售應用,是透過「預先支付」、「定期扣款」來扭曲我們對花費的歸類,進而降低我們對該花費的謹慎度。

舉例來說,Netflix的訂閱費原本應當是娛樂支出,但透過每月自動無聲無息的扣款,容易讓我們產生「這是像水電費等例行開銷一樣」的錯覺。

又或者,商人販售入場門票300元,並說這300元可以拿來折抵場內消費,就結果來說我們都是花300元去買東西,但因為我們消費當下是是拿抵用券消費,容易讓我們產生買到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錯覺。

延伸探索:學生該如何省錢?

分帳戶理財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善用心理帳戶的概念,把所有收入事先分配到不同的真實帳戶中,例如:投資、存錢、生活、娛樂帳戶等,每當要花錢時,就從對應的帳戶拿錢來花。

如此一來,我們不僅可以花錢花得開心,不會為了省錢而失去娛樂,又可確保每筆開銷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不會不小心在某個地方花太多錢。

延伸探索:分帳戶理財是什麼?

心理帳戶除了可以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外,也可以應用在投資的決策中。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對投資的影響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對投資的影響

利息的迷思

無論是外幣定存或是股票股息,只要利息/股利很高,常常會吸引探索者爭相申購,因為領到的利息就像是「多獲得的收入」般,被歸類在意外財富帳戶,有的人甚至還會很開心地把利息花掉。

相比位於內心投資帳戶的「本金」,意外財富的獲得更讓我們更爽

但在領利息的同時,我們卻常常忽略投入本金的盈虧情況,很有可能我們賺了利息,卻賠了本金。

舉例來說,美金7天定存10%方案常常引起熱烈討論及申購:

  • 利息:7天後我們能領到本金0.19%的利息,假設投入1萬元就是拿到19元利息。
  • 本金:7天內假設美金的價格維持不變,由於我們跟銀行買賣美金會有匯差,買賣價差約在0.32%,也就是說假設我們花1萬元買入美金、放了7天定存後把美金賣掉換回台幣,中間就損失約32元。

雖然7天定存10%方案看似讓我們獲得很多利息,但當我們實際計算總收益時,卻可發現7天後不僅沒賺到錢,還賠了19-32=-13元!

在股票股息部分,也常常發生賺了股息,卻賠了股價的情況。因為其實股息的來源就是股價,但我們卻很容易把股息歸在額外收入帳戶,讓我們獲得滿滿的爽感,卻忽略了投資帳戶的虧損。

了解心理帳戶的影響後,往後當探索者看到豐厚的利率商品時,記得要把利息跟本金加在一起後,再評估總效益或與其他商品比較,才不會被自己的心理帳戶拐騙囉!

投資決策偏誤

在投資市場,有的人會在短時間內頻繁買賣,因為買賣中間微小的價差獲利歸屬於他的「獲利」帳戶,這個帳戶的金額增長帶給他滿滿的成就感,但卻沒注意到中間的交易手續費卻很可能吃掉大部分的獲利。

又或是當我們持有一個標的上漲、小賺錢時,我們很容易拿不住,一不小心就獲利了結賣掉了,但當虧損時,卻努力凹單凹到虧損50%還不止損。

這樣的情形也是因為我們把賺錢跟賠錢歸在不同的心理帳戶,因此就算賺的錢跟賠的錢相同,我們依然會覺得要認賠更痛苦。

要避開心理帳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一樣是把我們的盈虧、成本加在一起計算,就能減少心理帳戶作祟。

延伸探索:合約交易是什麼?

如何避免心理帳戶的不良影響

【心理帳戶】如何避開心理帳戶的影響
【心理帳戶】如何避開心理帳戶的影響

想要避開心理帳戶對我們的不良影響,最重要的就是有意識的去察覺心理帳戶對我們的作用

當察覺到心理帳戶的影響後,我們才能夠跳出來理性評估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至於在實際作法部分,漢克建議可以從兩個方向去破解心理帳戶的不良影響

  • 統一管理:把所有收入不分類別統一集中管理,就能避免亂花特定收入,又或是在投資時把所有盈利、虧損、成本統一計算,也能避免不理想的投資行為。
  • 多方比較:在花每一筆錢時,花點腦力多方比較這筆錢花在哪可以帶給自己最多收穫,雖然會很累,但可以避免花在不理想的地方。

心理帳戶 常見問題QA

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的應用?

心理帳戶總結

透過本篇探索,探索者可以發現心理帳戶像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可以減少我們的決策精力,但如果不懂得怎麼用,或是被心理帳戶影響,就容易讓我們做出不理想的決策。

探索者還有遇過哪些心理帳戶的例子呢?歡迎在留言分享!

延伸探索:高利活存數位帳戶是什麼?
延伸探索:聯合保證金是什麼?帳戶餘額都能當保證金?

如果你正踏上投資理財之路,有幾個平台一定要知道:

平台類型平台名稱特色
存錢銀行遠銀Bankee活存2.6%
台股券商玉山富果介面優雅
美股券商Firstrade眾多交易零手續費
加密貨幣交易所MAX交易所全台最大
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全球最大
投資理財平台
漢克探索中

作者:漢克探索中

專注數位帳戶、信用卡、證券戶、加密貨幣平台新知,期望以新手理財領路者身份,協助小白輕鬆展開探索。

本篇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如因相關內容招致損失,概與本站、編者、作者無關。

評論人數:4
評論分數
5.0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