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帳戶是什麼?4種應用例子解析,告訴你如何避免被影響!

為什麼同樣都是錢,中獎的錢卻更容易被花掉呢?這就是心理帳戶在作祟!本篇漢克就來探索心理帳戶是什麼,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帳戶的例子及 4 種常見應用。如果你想避免決策時受心理帳戶影響,漢克也分享 2 種破解方式,讓你找回金錢自主權。

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是什麼?

心理帳戶(psychic accounting)的定義是我們會不自覺地把金錢分類,並根據類別決定看待這筆錢的態度,好處是能減少決策的過程,但卻也可能因此在消費或投資時,亂花平常很珍惜的錢。

舉例來說,若雲端發票中了 2,000 元,你很有可能會爽快地把它拿來吃大餐慶祝花掉,但平常卻會糾結麥當勞薯條要不要多花幾十元加大。

雖然兩者同樣都是錢,中獎的錢甚至還比薯條加大的錢多很多,但因為一個是意外之財、一個是生活開銷,就影響了我們花錢的態度。

心理帳戶的例子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例子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例子

心理帳戶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中樂透頭獎的人,不久後更容易破產,因為我們常常會把中獎的錢當作意外財富並隨意揮霍,等到揮霍完時才發現不小心連著自己原本的存款也花掉了。

又或是平常省吃儉用,為了信用卡幾 % 的回饋斤斤計較,少個幾塊錢還打電話去銀行詢問,但當要花錢買禮物送朋友時卻毫不手軟,幾百幾千塊直接花下去。

但其實本質上,刷卡回饋跟買禮物兩者都是錢,只差在一個是生活開銷帳戶,一個是人情帳戶。

心理帳戶的應用與破解

心理帳戶的應用非常廣泛,許多生活中的決策都容易受到心理帳戶的影響。因此漢克在此整理四種常見的應用以及相關破解方式,希望讓你在未來更加理性決策。

應用簡介破解
商人的銷售透過改變消費名目,讓我們更願意花錢看清陷阱
理財透過分帳戶理財,輕鬆掌握花錢類別
利息的魔力獲得利息後容易忘卻本金的損失把利息跟本金一起計算
投資決策偏誤容易因為獲利而忽略交易手續費,或提早獲利了結盈虧及成本一起計算
心理帳戶的應用與破解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應用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應用

商人的銷售

心理帳戶最常被用於商人的銷售中,商人常透過改變我們對消費類別的認知,讓我們更願意掏錢出來。了解商人如何操弄心理帳戶,就能盡可能的避開這些花錢陷阱。

舉例來說,商人常常會把巧克力標榜是「情人節巧克力」,可以拿來拿來送給親密的另一半,這就是把我們的花費從「生活開銷」帳戶,轉移到了「人情」帳戶,進而增加掏錢的意願及預算。

還有一種心理帳戶的銷售應用,是透過「預先支付」、「定期扣款」來扭曲對花費的歸類,進而降低花錢的謹慎度。

舉例來說,Netflix 的訂閱費原本應當是娛樂支出,但透過每月自動無聲無息的扣款,容易產生「這是像水電費等例行開銷一樣」的錯覺。

又或者商人販售入場門票 300 元,並說這 300 元可以拿來折抵場內消費,就結果來說都是花 300 元去買東西,但因為消費當下是是拿抵用券消費,容易產生買到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錯覺。

延伸探索:

分帳戶理財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善用心理帳戶的概念,把所有收入事先分配到不同的真實帳戶中,例如:投資、存錢、生活、娛樂帳戶等,每當要花錢時,就從對應的帳戶拿錢來花。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花錢花得開心,不會為了省錢而失去娛樂,又可確保每筆開銷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不會不小心在某個地方花太多錢。

延伸探索:

心理帳戶除了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外,也可以應用在投資的決策中。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對投資的影響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對投資的影響

利息的迷思

無論是外幣定存或是股票股息,只要利息/股利很高,常常會吸引投資人爭相申購,因為領到的利息就像是「多獲得的收入」般,被歸類在意外財富帳戶,有的人甚至還會很開心地把利息花掉。

相比位於投資帳戶的「本金」,額外獲得的財富讓我們更爽。但在領利息的同時,卻容易忽略本金的盈虧情況,很有可能我們賺了利息卻賠了本金。

舉例來說,美金 7 天定存 10% 方案常常引起熱烈討論及申購:

  • 利息:7 天後能領到本金 0.19% 的利息,假設投入 1 萬元就是拿到 19 元利息。
  • 本金:7 天內假設美金的價格維持不變,由於跟銀行買賣美金會有匯差,買賣價差約在 0.32%,也就是說假設花 1 萬元買入美金、放了 7 天定存後把美金賣掉換回台幣,中間就損失約 32 元。

雖然 7 天定存 10% 方案看似讓我們獲得很多利息(尤其 10 這個數字更是誘人),但實際計算總收益時,卻可發現 7 天後不僅沒賺到錢,還賠了 19-32=-13 元!

在股票股息部分,也常常發生賺了股息卻賠了股價的情況。因為其實股息的來源就是股價,但很多人卻常把股息歸在額外收入帳戶,領到時很開心,卻忽略了投資帳戶的虧損。

延伸探索:填息是什麼?有填息就是好股票嗎?

了解心理帳戶的影響後,往後當你看到豐厚的利率商品時,記得要把利息跟本金加在一起後,再評估總效益或與其他商品比較,才不會被自己的心理帳戶拐騙囉!

投資決策偏誤

在投資市場有的人會在短時間內頻繁買賣,因為買賣中間微小的價差獲利歸屬於他的「獲利」帳戶,這個帳戶的金額增長能帶給他滿滿的成就感,但卻沒注意到中間的交易手續費卻很可能吃掉大部分的獲利。

又或是當我們的投資小賺錢時很容易拿不住,一不小心就獲利了結賣掉了,但當虧損時,卻努力凹單凹到虧損 50% 還不止損。

這樣的情形也是因為我們把賺錢跟賠錢歸在不同的心理帳戶,因此就算賺的錢跟賠的錢相同,我們依然會覺得要認賠更痛苦。

要避開心理帳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一樣是把我們的盈虧、成本加在一起計算,就能減少心理帳戶作祟。

延伸探索:合約交易是什麼?盈虧這樣放大!

如何避免心理帳戶的不良影響

【心理帳戶】如何避開心理帳戶的影響
【心理帳戶】如何避開心理帳戶的影響

想要避開心理帳戶的不良影響,最重要的是有意識的去察覺心理帳戶的作用。當察覺到心理帳戶的影響後,才能夠跳出來理性評估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至於在實際作法部分,漢克建議可以從兩個方向去破解心理帳戶的不良影響:

  • 統一管理:把所有收入不分類別統一集中管理,就能避免亂花特定收入,又或是在投資時把所有盈利、虧損、成本統一計算,也能避免不理想的投資行為。
  • 多方比較:在花每一筆錢時,花點腦力多方比較這筆錢花在哪可以帶給自己最多收穫,雖然會很累,但可以避免花在不理想的地方。

心理帳戶常見問題 QA

心理帳戶只有負面影響嗎?

如何破解心理帳戶?

延伸探索:

漢克探索中

專注數位帳戶、信用卡、證券戶、加密貨幣平台新知,期望以新手理財領路者身份,協助小白輕鬆展開探索。

本篇並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如因相關內容招致損失,概與本站、編者、作者無關。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